叶在增、梅孝斌与“南京审判案”关联的两个九江人

2017-12-13    来源:九广网    阅读:

九广网讯:(记者 张勇)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光飞逝。八十年后的今天,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调查采访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惊奇地发现,就在江西九江出现了两位与“南京审判案”关联的人物:一位是从九江走出的南京审判日本战犯案的承办法官叶在增;一位是九江本土知名作家梅孝斌。梅孝斌呕心历血,费尽心力,撰写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长篇文学传记《为正义敲响法槌》。该书较为详尽介绍了叶在增承办审判南京大屠杀审判案的经历。为此,在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之际,本报独家推出特稿 , 分两期刊发,旨在让大家牢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发奋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4aee0004037f180fe1c0

上篇:叶在增——“南京审判案”的军事法官

(一)叶在增于1912年4月2日出生于福州市一个书香世家,其妻系九江本土人。1949年6月底,叶在增举家从上海迁徙九江,这一定居就是半个多世纪。因此,叶在增也就成了地道的九江人了。

1930年,叶在增在福州市三木坊中学(今福州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北平朝阳大学法学系。大学期间,他身怀殷殷爱国之心,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他跟随李葆华(后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到南京请愿,用实际行动支持聚集在南京请愿的爱国青年学生,反对国民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

大学毕业后,叶在增执意来到九江 法院任见习法官。由于他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进步很快,三个月后就升任正式书记官,不久就调往江西省法院任书记官。其间,叶在增承办了一系列案件,件件评判清晰,几乎无一差错。1936年的炎热夏天,叶在增又回到了九江,负责筹建九江监狱。第二年底的一天,当得知江西保安团在九江招生时,他立即报名,通过一系列的考查、面试、体检后,叶在增毅然投笔从戎。1939年2月底,政训大队第一期学员毕业,绝大多数学员都分配到江西省保安团任中队指导员,而叶在增被留在政训处担任科员。不久,他被蒋经国点名任政训科长。同年5 月,叶在增被曾在训练大队任教官的胡家位“ 强行 ”要走,担任江西保安第十一团政治指导员。

(二)南京陷落后,为阻滞日军西进,叶在增随部队移师九江。1938年7月24日,叶在增所在的江西第十一保安团和第三 保安团,为掩护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安全转移,担任牵制日军西进的任务。团长胡家位要求全体官兵;“ 抱死决心,以保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当晚,保安十一团和第三团的三大队,在九江城内血战一昼夜,奉命退守庐山。1939年4月16 日,庐山孤军奉命撤军下山,叶在增率领一支非战斗人员实施突围,在途中多次机智躲避日军堵截,到达柴桑区(九江县)岷山大屋村后不久,历尽艰辛绕道而行到达江西吉安。

1939年10月,叶在增奉命调到江西省奉新县,在江西省第十行政专员公署和纵队司命部任书记官兼理军法工作。1940年初,叶在增又被调至江西泰和县江西保安处任上尉科长,第二年任江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频繁的调动,叶在增并未感到烦恼,而是更加努力工作。1944年和1945年间,他分别在江西大余县师范学校、上犹继春中学任教。由于过硬的自身素质和丰富阅历,叶在增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学生,赢得了百姓们的称好!

(三)1946年,是叶在增人生最为辉煌且为世人所瞩目的一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即1946年2月,中国“国防部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成立。审判日本战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件大事。此时,叶在增十分荣幸地被选定为“国防部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审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专案” 五人之一的承办法官,其它四人是石美瑜庭长、审判官宋书同、李元庆、葛召棠。叶在增是负责南京大屠杀日本首恶战犯谷寿夫判决书的起草人。

叶在增为承办好这一历史性的大案,除了亲临屠杀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外,还走遍了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开了二十多次调查庭,传讯了中外证人、幸存者、遇难同胞的亲属、罪行的目击者共1000余人次,以大量铁证如山的材料,为公审日本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

南京大屠杀首恶战犯谷寿夫的判决书最终确证日军屠杀我三十万同胞的数字。1946年4月26日中午,南京大屠杀日本首恶战犯谷寿夫,由国防部军法看守所提出来,押到南京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

叶在增自承办日本首恶战犯谷寿夫案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快成了一名出色的军事法官。紧接下来,他又陆续承办了诸多相关对日军战犯重大案件的审判:日本派遣香港的总督矶谷廉介案、日本海军中国舰队司令官福田良三案、华北方面军参谋长高桥坦案、上海崇明日本“二虎”和浙江嘉善的“嘉山之虎”松本洁案、侵华日军头号战犯冈村宁次案等等,并曾提审川岛芳子。

1949年6月初,叶在增在上海军事法庭留守后期,将军事法庭所有案卷、资料、尤其是审判日军战犯案件材料,完整无损地移交给了上海军管会。负责交接的两位军代表,高度赞扬叶在增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叶在增举家迁回九江定居。

(四)关于此后叶在增的相关情况,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叶在增诸多的生前同事亲友,他们都一致公认,叶在增是一位 爱国之士,为国家、民族做出不朽的贡献。其孙子叶恕兵今年40多岁了,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爷爷当年在九江生活、工作的一些经历。

1951年3月,在全国开展轰轰隆隆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由于所谓的历史原故,叶在增被判刑三年。1954年4月,叶在增结束了三年的铁窗生涯。六年后他被摘掉了“四类分子”的帽子。不久被九江地区教育局分配到市郊的江西制氧机厂子弟学校代课,同时加入了民盟组织,列席九江市第七届政治协商会议。1983年被选为九江市第八届政协委员。1985年春,叶在增应“南京大屠杀编史建馆立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邀请,赴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资料影像的拍摄工作……

1994年4月,春风吹绿大地,层林尽染,应是绿叶生辉,葱郁翠绿的美好时光。然而,叶在增老人却似一片飘零的绿叶,扑进了大地的怀中。4月2日下午5时,叶在增还没有来得及等到亲人送来的晚餐,就在安详中离开了人世,享年82岁。老人平静地走了,没有哀伤,没有眷恋,只带着要为历史作证的一缕情思,走向了天国……

记者手记:叶在增抗日爱国,为国雪耻,长中华民族之气,堪称为人民立功,以后被历史风浪淹没了三十年,最终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大潮中浮现出来。为回击日本右翼反动分子翻案风,他挺身而出,为历史作证。他青年时期的抗日爱国主义热情和晚年的高风亮节,将永远为世人所景仰!

技术编辑:张义明    责任编辑:杨征帆    内容审核: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学校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九江三农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16008155号-3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主办

办公电话:0792-813337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