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人的老街记忆,在这里!

2019-04-09    来源:九江瑞昌发布    阅读: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每条老街都有自己说不完的故事。微风夹裹着春意,午后的阳光泼洒在老街。这一天,让我们走进瑞昌老街,在镜头里、从对话中去品尝记忆里老街的味道。

一番由来 翻开1990年出版的瑞昌县志,卷十五第一章第一节清楚地记载到:民国时期,县城湓城镇有狭窄街道5条,从泮池到四角门为正街,从四角门到望仙桥(今东街口)为东街,从四角门到南门渡为南街,从泮池下到西门桥西街,从青龙桥到南门渡为边街。

在过去,基本上是以街区所处城市中心的某个方位而划分,城区的正街就叫正街,城区的南边街就叫南街......后为区分新老街名,以前的街都冠以“老”字,这就有了老正街、老南街等家喻户晓的名号。

这——便是老街的由来。

一位老人 詹建维今年72岁,是洪岭詹家人(现桂林街道光明村),就住在四角门的街口。7岁那年跟随父亲来到这里,一呆就是一辈子。谈起老街的过去,一点一滴詹伯都记忆犹新。

“过去,老街上服装百货应有尽有、手工艺者也聚集于此,十分热闹。”詹建维说,“前面那栋楼就是老食品加工厂,瑞昌的很多糕点和酒就是出自这里。”顺着詹伯手指的方向,一栋两层高的楼房映入眼帘,青砖绿瓦,绿皮红墙。

在他的记忆里,老街是矮小的,房子不高,最低的地方站起来可以摸到老房子的瓦片;在他的记忆里,老街是狭窄的,路还没现在这么宽,勉强过个板车;在他的记忆里,老街是“倔强”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格局都没有很大改变。可就是这样的老街,却依旧是他内心的世外桃源。

因儿子在上海发展,詹伯曾去上海居住过一段时间,但感觉十分陌生,邻里邻居的谁都不认识,没过多久,他就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老街。“年轻人都搬走了,我这个老头子舍不得这里,还是喜欢待在这里。”在他看来,相比于鳞次栉比的现代大楼,自己更喜欢穿巷而过的古老小路。

一家老店 站在四角门的中心,宛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时竟不知走向何方。放眼望去,沿街的店铺组成了一幅五彩的画卷,巷子里人流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詹伯家的隔壁就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店主名叫吴桂花,店面不大,容纳两人就显得有些拥挤。听吴阿姨介绍,祖辈是抗日时期从抚州逃难至此。今年62岁的吴阿姨,对老街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

“那个时候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日子苦啊。”为了生计,吴阿姨开始做生意谋生。卖过冰棒、倒腾过蔬菜,东奔西跑日夜奔波。在她眼中,那时候虽然辛苦却也是苦中带乐。再后来就开了这家店,“可算是有了自己的店了”吴阿姨满脸笑容地说。“我说吴老板,你这帽子的款式也要与时俱进呀。”詹伯凑过来打趣地说着。

“现在老了,眼光不行咯。”两位老街坊之间的对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嬉笑过后,面对的也是现实。“现在网购的多了,这条街也没以前热闹了,生意也不好做咯。”吴阿姨说。“老板,这帽子怎么卖?”“20,便宜卖了。”“10块吧,10块我带一个。”“都是小本生意,再加5块吧。”在这里,充满市井气息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声音在午后的老街总是显得分外悦耳。

一种“新”声 这是一条风韵犹存、包罗万象的老街,在这里,见面打招呼、拉家常是常见的风景。只要你来,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在这里逛街置办日常,不仅仅是这里物美价廉,更是瑞昌人对老街有着独特的感情。

同时,这也是一条期待改变的老街,这里业态繁华,却不得不承认有些许破旧;这里旧情难舍,却无法满足年轻人对都市生活的渴望;这里地处黄金地段,却无法尽显自身价值。老街虽好,却仿佛始终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老街虽好,却无法留住更多人的脚步。

“老街毕竟还是老街,更有意思也更有味道。”末罢,吴阿姨若有所思地说。从吴阿姨的话语里可以感受到她对老街未来发展的期待,而老街也在期待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这是吴阿姨的心声,也是“老”街的“新”声。

记者周涛手记】:我曾在寂静无人的夜里径直穿过老街,夜晚的老街,宁静而又安详。老街之所以有韵味,在于老街厚重的历史感和当地人身上那种质朴的年代感。一个城市还是需要有这么一个老街,它是过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在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有了它,这个城市就更有底蕴。(来源 九江瑞昌发布)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