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瑀:用艺术点亮公共空间 让文化之美触手可及

    阅读:

手腕轻轻转动,浮雕笔尖随着他的呼吸和心跳在墙上细心地勾勒着每一个细节,从线条的粗细到阴影的深浅,再到色彩的搭配——董奉的一生,就这样在他的精心雕琢下得到了精致而完美的展现。这是庐山市重点打造的董奉杏林遗址公园项目中,陈瑀携团队所创作的杏林文化浮雕壁画。它不仅成为了董奉杏林遗址公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陈瑀艺术生涯中的又一巅峰之作。多年来,他用画笔精心描绘了自己绚烂多彩的人生画卷,被誉为“江西壁画第一人”;也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壁画注入了新的生命,让艺术文化之美无论是在繁忙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都能触手可及。

让爱好成为一种追求

陈瑀出身名门望族,祖辈、父辈都喜爱画画。在家族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陈瑀在绘画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热情。他自幼便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来又进入专业的美术学院深造,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走上社会以后,他拜访了全国各地的诸多名师,并师从中国著名国画家章志远先生与傅抱石的得意门生林洪基老师。在担任庐山画家村村长期间,陈瑀接待了众多画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互动,不断汲取艺术的精髓和灵感。

“我认为不论是绘画还是剪纸、雕刻等技艺,只要达到一定的造诣,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如果未能达到此等境界,则只能被视为手艺。从手艺这个层面的话,我属于厚积薄发类型。从小一直没有停止过创作,所以说我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但是艺术造诣的高低,其实跟个人的阅历,跟个人的知识层面有关。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转化为哲学,甚至转化为更高的一种思想境界,我一直在路上。”在评价自己的艺术之路时,陈瑀如是说道。

正因为如此,陈瑀的作品从来不拘一格。他总说,艺术不能重复,重复其实就是死亡。人生在不断历练中成长,在不断探索中进步,在不断思索中顿悟,其艺术风格自然也是在不断变化中成熟。在创作非遗文化之武宁船滩时,陈瑀先了解故事背景、船滩构成。全面了解透彻后,他又向文史专家确认,这才下笔,准确无误地将武宁船滩的历史和风情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陈瑀一贯的创作思路——在做每一幅作品之前,都要下很大的功夫,再根据需求和现场的氛围搭配,或苍凉厚中,或色彩明快,或简约大气,或繁复精细。

作为艺术品,壁画的受众群体不仅有普通观众,也有专业人士。普通观众可能更关注壁画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而专业人士则会深入探究壁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为兼顾两者的不同需求,陈瑀不断追求壁画作品的普及与升华,以求“雅俗共赏”。

让挫折成为一种力量

陈瑀的壁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大江南北,很多华侨回国建厂,便邀请陈瑀去画图纸。彼时,他在美校任教,也时常带着学生外出实践——创作壁画,在当地颇有名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他逐渐萌发了自主开展艺术工程的念头,并果断地将其付诸实践。然而,在艺术工程领域中,遭遇资金拖欠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子薄的他最终不堪重压,转而进军服装行业,涉足服装设计领域。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创立了“凤求凰”和“不老传说”两大服装品牌。但遗憾的是,这些品牌最终未能实现商业上的成功。2005年回到九江后,他因为资金关系再次经历创业的失败。

那段“不务正业”的时光是陈瑀最艰难的低迷期。然而现在谈起来,他却觉得也许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岁月最美好的安排:“从此以后,我们不论经历什么样困境与挑战,我们都能坦然面对,因为那段时光的磨砺已赋予我们足够的承受力。”

2012年,兜兜转转的陈瑀终于决定回到起点,沉淀下来,以更加严谨、稳重的态度投身于绘画创作中。终是否极泰来。他还开创了一种新画种——水笔画技法。将墙体打湿,让带有颜料的水充分渗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同在宣纸上画出来的一般,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尤为明显,而且保留的时间更久,可达十年甚至十年以上。2022年底,他又涉足浮雕壁画领域,迎来艺术生涯的一大转折点。

“那个时候我们画遍整个江西省,从省会城市南昌到各个地级市,甚至一些县城。再后来,到全国各地去画,走到最北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佳木斯;走最南的地方,是广东省的深圳。”陈瑀笑道。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他在全国民间壁画领域已经颇具影响力,被业界广泛认可并赞誉为“江南一把刷”。

让艺术点亮公共空间

作为一位艺术家,陈瑀不仅仅满足于在画布上创作,他更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力量。

2016年,陈瑀为九江市永修县云山油茶万亩基地绘制壁画《古法油茶发展图》,自此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2017年,他为九江永修县云山集团绘制高2米、长100米的壁画《云山农垦文化长廊》;2018年,为九江市共青城市创作绘制约1000平米的壁画《铺司驿站》,为庐山市蛟塘镇芙蓉村绘制乡情壁画面积约5000平米;为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绘制党建题材壁画面积约10000平米;2019年为九江市都昌县徐埠镇李家炉村绘制秀美乡村壁画面积约2000余平米;此后,他率领九江民协壁画专委会成员,赴九江市创作壁画《开天记》《油茶制作工序图》《十里长街图》《十里老街风情图》等,2022年4月,为九江市文联扶贫挂点村绘制壁画1000余平米。他的艺术作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乡村公共空间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与此同时,他也用画笔也描绘出了长江最美岸线。他为九江市城东港区长江边越盛油库绘制高2米长10米壁画《安全沉思录》;率领九江民协壁画专委会成员,在九江市长江8号码头创作绘制高3米、长50米壁画《九江码头印象》,在九江市湖口县长江边军事文创园绘制高3米、长100米的壁画《中国舰艇发展图》,在长江边九江美孚洋行历史文化园绘制高1.8米、宽0.7米壁画《九派浔阳》系列40余幅;2021年5月于长江护堤九江市江州段绘制壁画《鄱阳湖大战》、《保护江豚》,面积约1000平米。陈瑀的壁画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通过壁画这一形式,将九江的历史、文化、风情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让人们在欣赏长江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九江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红色文化也是陈瑀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1年,他创作红色题材连环画《一枚指南针》,讲述湖口先烈邹觉民的革命故事,《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同年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创作抗联系列壁画作品《中共百年铸魂》。壁画《陶渊明——田园弘歌》《朱熹——白鹿传训》《姑塘海关》《浔阳八景》《庐山云雾》等为城市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对于未来,陈瑀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壁画创作也许会力不从心。因此,他计划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国画创作中,尤其是大型画作。此外,他有意在庐山脚下打造一个“玩艺村”,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个归宿,同时带动更多的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使艺术走向平民化、大众化,进而有力推动九江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陈瑀,字在雄,号东王,笔名大失、一了山人。 1973年生,出身于名门望族,才子世家,诗书画印俱佳,通晓西法。“庐山七子”之一,师从中国著名国画家章志远先生与傅抱石得意门生林洪基老师。作为是中国著名壁画家,数十年来,壁画作品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壁画数量堪称业内第一,被誉为“江西壁画第一人”,“江南一把刷”。其融合中西技法的水墨风为中国壁画界首创,并第一个提出了“水壁画”概念及理论体系,是中国壁画界的领军人物。陈瑀现为庐山画社社长,庐山画家村村长,九江创客村村长,九江职工书画院院长,福建泉州农校美术教授,《江南都市报》艺委会委员,九江市浔阳区政协委员 ,九江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九江市民进开明艺术团副团长,九江政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九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来源:九江广播电视报

编辑:袁洁

审定:杨凯琳

核发:陈修平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