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旧址上的教育传承 ——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历史脉络

    阅读:

九广网讯(记者 陈修平)在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校园内,一对历经800年风雨沧桑的抱鼓石,成为九江儒学文脉的悠久记忆。据相关记载及考证,该校校园即为始建于贞观四年(630年)的古浔阳孔庙旧址。而在这孔庙旧址上曾经存在过的学校以及与之相关的杰出校友,无疑成了这方土地的骄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诸多教育思想,历经2500多年延续,至今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依托孔庙旧址的历史传承,大力弘扬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与之关联的红色文化教育,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特殊的校史

2019年,陈琦来到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每天从老教学楼大门出出进进,总能看到两旁立着的一对抱鼓石。想到学校孔庙旧址遗留下来的抱鼓石文物保护问题,她萌发出研究孔庙、抱鼓石考证、校史馆建设、校史编纂等诸多设想。

自2021年以来,陈琦在老校长、老校友等各界人士帮助下,加上学校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校史编纂团队认真工作,历时数月,数易其稿,校史《学府先声——孔庙旧址上的学校教育与红色校园文化史》终于完成,并于2022年7月出版。全书共3篇12章40节,并有序、前言,大事记、后记,共50余万字。这是九江市首部公开出版的学校教育与红色校园文化史书,抢救性挖掘了九江市孔庙儒学教育、校址上近现代教育以及红色革命濒临失传的多项历史,填补了学校传统教育古色史和革命红色文化史结合于同一校园的空白。为该校悠久历史提供了一部生动翔实的教材,也为学校精神传承和弘扬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实现了从“学校文化”到“教育文化”转变,承担起了社会教育的责任。

2023年3月7日,学校举行了《学府先声》首发式暨“百年浔梦”校史文化长廊揭牌仪式。

2023年9月28日上午,在孔子诞辰2574周年之际,九江市第三届祭孔大典在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举行。

陈琦认为,校史编撰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深入追溯,祭孔大典则是对伟大先哲的怀念和致敬。而这些方式,成了传播儒家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也更好地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提高了校园道德风尚,为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和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学子营造了良好氛围。

厚重的“古色”

孔庙旧址地处九江城区中心,毗邻甘棠湖,辉映烟水亭。孔庙旧址上的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见证着浔阳教育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璀璨的史实。

唐武德二年(619年),国子学立孔庙,唐贞观四年(630年)诏令天下,府、州、县皆立孔庙。明、清时期,孔庙旁设学宫,每年春秋设祭。孔庙是奉祭孔子的庙宇,也是施以孔礼、孔教的场所。九江孔庙始于唐代,因诏令而建。孔庙旧址上,历经儒学、师范教育、中学、小学(幼稚园)等阶段中的九江府儒学、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江西省立三中(初中部)、江西省立九江中学(初中部、前期师范班)、江西省立第四中学(初中部)、江西省立四中实验小学及其幼稚园、江西省立九江乡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九江县初级中学、九江市搬运公司子弟学校、九江光华中学(复校筹备处)、九江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九江市浔阳小学、九江市朝阳小学、浔阳区朝阳小学、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等学校。

1918年9月,江西省教育厅在九江孔庙创办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略加修缮孔庙残旧屋舍,增添几间教室,然后开学。1919年3月,江西省立三中的初中部迁入孔庙,与省立六师在同一校址办学。1921年,省立六师创办附属小学。1927年春,省立三中与省立六师合并,定名为省立九江中学。原孔庙校园内设省立九江中学初中部和前期师范班。同年秋,省立九江中学改为江西省立第四中学,初中部设在孔庙校园,并改省六师附属小学为省立四中实验小学。1928年秋,省立四中在孔庙校园增设幼稚园。1933年秋,省立四中改名为江西省立九江乡村师范,其附设实验小学更名为九江乡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同年,省立第三女子中学改名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九江乡村师范学校将其附属小学移交给九江女子师范学校,更名为九江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37年,九江处于紧急抗日战备状态,12月14日,女师附小全体员工随女师撤离九江。1939年,日伪九江国民政府在孔庙校园闲置教室开办九江县初级中学。后来,九江市搬运公司子弟学校在孔庙校园开办。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同年11月九江女师及其附小从宁都、南丰两地迁回九江。1946年1月,女师附小回到孔庙校园办学。1948年冬,九江光华中学从南康县唐江镇陆续分批向九江回迁,临时借用女师附小半边校舍,用作筹备复校准备工作。1949年初,光华中学从女师附小校园迁到塔岭北路“荫园”别墅(原九江市印刷总厂)临时办学。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6月2日,军管会文教接管处接管九江女师及其附小。9月,武宁师范、湖口师范并入九江女师,更名为江西省立九江师范学校(简称省立六师),九江女师附小更名为九江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4年9月,九江市教育局决定筹建九江市浔阳小学。办校伊始,采用联校方式,九江市搬运公司子弟学校并入九江市浔阳小学。同年,九江市街道扩建,开辟东风路,九师附小迁至甘棠南路52号(即南湖小学和九江师范速成部操场一半)办学。孔庙校园原址一分为三:北端为九江新华书店用地(院内为市搬运公司子弟学校原址);中段为东风路;南端划给浔阳区文化馆。1965年9月,孔庙校园南端的九江市浔阳小学教学楼建成。1968年10月,九江市浔阳小学改名为九江市朝阳小学。1980年,浔阳区人民政府成立,市朝阳小学等10余所学校划归浔阳区文教局管辖,市朝阳小学从此定名为浔阳区朝阳小学。2004年6月29日,区朝阳小学更名为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走外语特色”办学之路,直至现在。

耀眼的“红色”

孔庙旧址上的学校,是九江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早期初中教育的场所,城区小学教育的先驱,可谓浔阳教育发展之源头,实属浔阳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仅如此,在学校教育发展的同时,还成就了一段段红色校园文化史。

1909年,进步青年许德珩考入九江中学堂(该校1927年与省立六师合并为省立九江中学)就读,不久在学校加入同盟会。

1919年五四运动后,革命先驱恽代英曾4次来到九江,与江西省立第三中学(初中部设孔庙旧址)学生建立密切联系,并在市区学校学生中进行新文化思想的宣传活动;学生入团、入党,学校成立早期的团、党组织,组织并参与“抵制日货、米禁斗争、追念孙中山逝世大会、收回教育权、收回英租界、八一起义策划、九江解放接收学校”等活动。省立六师的樊益清、卢成宝、樊炼、姚辅唐、陈冰、欧阳英、向热生、刘晓如、熊好生、张如龙、蔡若虹、余经邦、向先鹏、谈仁存、陈秋光、樊策安等许多优秀学生成长为坚强的革命仁人志士。后来,还有九师附小毕业的校友李学成,1966年5月31日,在援越抗美战役中牺牲,成为解放军烈士。省立六师创办以来,学校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校园文化。

一座孔圣庙,半部浔城史。九江孔圣庙的前世今生,更是浔阳学校教育史与红色校园文化史的传承与体现。

 

编辑:杨凯琳

审定:袁洁

核发:陈修平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