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三例,全市首例S-ICD!武汉协和董念国教授团队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陈玲博士团队强强联手助疑难心衰患者重获“心”生

    阅读:

“在这里恢复了信心,我终于可以安心的治疗了!”说话的这位患者是日前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植入九江市首台SICD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该位患者是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经过多个科室、多个团队共同“护航”,联合护“心”患者。

无触心脏,保驾护航,植入SICD

2024年3月初,这位33岁的患者因突发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后效果欠佳,当地医院几乎给患者判了“死刑”,患者情绪非常低落,要求到大医院就诊。3月9日,患者主动来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心脏彩超及心脏核磁检查发现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仅为20%,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心脏性猝死风险极高,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猝死。常见的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是经静脉植入型(TV-ICD),需要将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心腔内,术后有电极磨损,误感知,囊袋感染等风险,出现后处理困难。鉴于患者非常年轻,没有起搏需求,并且需要尽可能地保留锁骨下静脉通道,减少后期电极导致的并发症,陈玲主任团队联合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联合会诊后建议患者植入SICD(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这种除颤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整个系统只植入于皮下,不直接接触心脏和血管,可减少血管损伤及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

2024年3月16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陈玲博士团队于介入手术室完成了江西省第三例、九江市首例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SICD技术在九江市的首次亮相,填补了九江市此项技术介入治疗的空白。

破治疗僵局,护患者“心”生

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虽然SICD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但是患者仍然非常担忧若药物优化治疗后,心脏仍然扩大、心力衰竭仍频繁发作怎么办?因为患者不是心衰病人心脏再同步化器械治疗的适应症范围内。按照传统的方式,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改善,但又因为血压问题,无法使用最佳药物剂量。

僵局能否打破?陈玲主任团队联合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恶化的最终阶段,预后差、死亡率、再入院率均高。尴尬的是,心衰患者中只有30%心电图表现为宽QRS,而70%的心衰患者都为窄QRS,只能接受药物治疗或其它治疗。那么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就真的没有生机了吗?陈玲表示,对于一部分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来说,CCM可作为心衰器械治疗的全新手段,可以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CCM?这一新型“救命装备”于2022年3月开始国内开始首批植入,它的全称为“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通过给予心肌不应期刺激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自主神经平衡,远期改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重构,从而起到治疗心衰的目的。它的出现,打破了过去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面临的空白。伴随这一新技术的顺利投用,将让更多的心衰患者获益。这一方案让患者更有信心战胜病魔。

假若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仍然无效呢,是不是治疗将重新陷入僵局呢?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指出,假若患者充分优化药物及植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后仍频繁发作心力衰竭,未来心脏移植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武汉协和医院目前作为全球单人心脏移植例数第一的中心,未来将联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患者保驾护航、终生护“心”。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积极发挥多个科室、多个团队联合治疗,协同武汉协和医院共同诊治优势,不断积极提升危急重症疑难病综合救治能力,优化医疗服务模式,九江、武汉联合诊治、多学科协作诊疗蓬勃开展,已成为科室工作常态,极大地增强了为群众健康服务的能力。患者的例子是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武汉协和医院“强强联手”的突出成果,也将为更多需要联合协作诊疗的疑难杂症患者带来新希望。

(来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