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玉珍:殚精竭虑为老 坚守初心享老

    阅读:

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易玉珍拿出了刚从市场购买的新鲜豆腐,细心地切成均匀的块状,充分沥干水分,然后将豆腐均匀地铺设在容器之上,盖上盖子,静待霉菌自然生成。这是易玉珍在为浔阳区福利院的老人准备霉豆腐。数十载光阴,她始终关注老年人群,从青涩女子,直至自身迈入老年队伍,关爱老人的步伐从未停歇……

白手起家,与老年事业结缘

1993年,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桥通车,为九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渡船行业的落寞。年仅30岁的易玉珍因此失业。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998年,参加九江市职工学校开办的下岗工人免费培训班时,在省里来的一名记者与学校校长的鼓励下,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易玉珍开办了“九江市职工学校家政服务社”,在她的印象里,这是九江第一家家政公司。开业当天,许多记者前来采访报道,易玉珍忐忑不安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此后,渐渐有老人来家政公司找钟点工。

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一把伞。易玉珍的家政公司招聘的员工全是下岗工人。他们做钟点工时,易玉珍主动帮忙,却从来不忍收一分钱。有时候,她还会免费为员工送饭。家政工作虽然辛苦,常常累得浑身酸痛,有时候还会被人瞧不起,但易玉珍觉得,行行出状元,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无所畏惧。随着时间的推移,易玉珍的家政公司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了良好的口碑。1999年,易玉珍被评上了江西省九大下岗明星之一。然而她依然选择在一线忙碌。

有一次,一位年迈的老人寻求易玉珍的帮助,希望她能协助搬运一些物品。见到这位长者已逾八旬,易玉珍心生敬意,因此并未收取报酬。正是这位前辈,对易玉珍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位退休的老记者。在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后,老人认为易玉珍的性格特质非常适合从事养老事业,于是建议她考虑创办养老院。这个建议为易玉珍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改弦易辙,殚精竭虑为老

易玉珍在得知其熟人所在单位有一闲置的房子后,于是与领导洽谈租赁一层楼的事宜。当时一层楼的租金为900元,易玉珍考虑到爱人的工资足以承担这一费用,便有了底气,顺利完成了房屋租赁。此外,她还要为新房购置家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凭借一张身份证,易玉珍诚恳地拜访了楼下的三家店铺,成功赊借到了床铺、家具及沙发等家居用品。

“我和卖床的店主商量,先借他家的床放在养老院,我要是成功了,就付钱给他;我要没有成功,就退还给他。老板人很好,告诉我只要不搞坏都可以再收回来。但如果搞坏了或者包装纸弄破了,就要买下来。就这样我搬了10张床去。然后我又跟家具厂的人联系,我说你走到养老院给我打点家具,我现在的确是蛮难的,先赊账,回头再想办法找钱给你。对方也答应了。后来我又拿身份证去借沙发,老板也答应了,但让我元旦之前一定要还给他。”谈起白手起家的困难,易玉珍至今仍觉心酸不已。她向舅舅和同学借了一点周转的资金,又买了一些床上用品,聘请了一位下岗工人做护工。2001年,易玉珍的养老院正式开张。

然而事情并非易玉珍想象得那么顺利,一位前来参观的老人说:“你这个养老院还搞得起来?你八字都没一撇!”老人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易玉珍的内心,同时她也开始琢磨出路:老人看不中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她决定请退休的公公支持自己。“养老院没有老人,光我们讲,我们也讲不到。我说你到我养老院去,别人问你来回答。”易玉珍的办法还真有效果,陆陆续续便有老人入住养老院。易玉珍又聘请了一批下岗工人。

为了节约成本,易玉珍直接搬去了养老院,每天早早起来做早点、买菜,白天做护工,晚上带老人睡觉。自己的小家顾不上,不得已把孩子送到了老师家照顾。

养老院有很多老人久病缠身,但无钱医治,家人不得已选择顺其自然。易玉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购买了一些书籍,学习护理知识、简易的医学知识、膳食知识和老人的心理知识。只要得一点空闲,她就静下来看书,再结合临床,请专业的医生教自己护理。她渐渐学会了用药、打针,甚至还学会了把脉。尤其是在治疗褥疮方面,易玉珍颇有心得,药到病除。这些药都是她自费购买配制的。就连江西省的医学专家都以为她是医学院毕业,特意请她写书。然而她虽然实践丰富,理论却有所欠缺,终是没有下笔。

作为养老院的院长,她从来不坐办公室,要坐就坐老人房间,跟老人聊天,安抚老人情绪,检查老人房间卫生,顺便看看老人的食品是否过期。“我从来没把自己当成院长,我总觉得我就是护工,是一线的最基层的人员。”易玉珍如是说。

在易玉珍全心全意地付出下,养老院越办越红火,从一层楼拓展到了一整栋楼。正要赚钱的时候,浔阳区福利院需要引进人才,便找到了易玉珍。受干部父母影响,易玉珍只想着踏踏实实把养老事业做好,把身边的伙伴带好,让他们也有一份收入,没想到去赚大钱。诚然,于易玉珍而言,浔阳区福利院能为她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养老事业平台。再三思量后,她带着一部分愿意继续跟着她的部分员工去了福利院。一些嫌远不愿意跟着去的就留下来,易玉珍把养老院留给了他们,只收了一些成本费用。历经艰辛,却在养老院经营渐入佳境之际,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身边的人无不为她感到可惜。大家都说她糊涂,不是做生意的料子,不知道算账,不知道赚钱。但她却说:“我热爱养老这份事业,没有过多考虑其他因素。”

初任福利院副院长之时,该院仅有二十多名五保户老人。易玉珍积极投身护理工作,身处一线。她常对福利院的护工强调:“我们每个人都会老,作为护工,对待福利院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老人向她提出购买物品的需求时,她都自掏腰包给老人购买。她说不能要钱,要钱了说不清楚。有些老人私下塞钱给她,她都婉言退还,坚守诚信为本的原则,做人坦坦荡荡。

易玉珍的付出和坚持,不仅赢得了老人们的爱戴,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她的事迹在九江市乃至江西省内传播,成为养老事业的典范。2005年,易玉珍被评为江西省劳模。

 

坚守初心,发挥余热享老

当年过半百时,易玉珍迎来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彼时,福利院已经有两百多名老人。这些带了几十年如亲人一般的老人,让易玉珍难以割舍。当单位返聘她时,她毫不犹豫地坚守了6年。离开养老院以后,她感觉自己仍有余力,便应邀去了另一家养老院任院长。自投身养老事业以来,易玉珍没有在家里过过年。当家家户户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她依然陪伴在老人身边。从青年一直到退休后的七八年时间,从未改变过。令她欣慰的是,无论她走到哪里,绝大部分的老人都对她十分信任,让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一次,一位老人病危,对着易玉珍哭了好久,易玉珍也忍不住泪落如雨。老人告诉易玉珍,自己无亲无故,余下的一千五百块钱要留给她。但易玉珍坚持不要:“我说你放心,我会把你的后事料理好。我给班长打电话,说老人枕头底下有1500块钱,你要赶快把每一分钱都用到老人身上去。老人想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老人不能吃,就买料理机打糊。”老人去世的那天,阴雨绵绵,刺骨的寒风呼啸着。易玉珍独自去了火葬场,当她抱起骨灰坛时,却感觉浑身都是那样暖和。老人去了,却也留给她最后一丝温暖。她含着泪将老人送去墓园安葬。

2020年,易玉珍正式退休了。

“在养老院看到从事各个行业的老人,我感觉到健康是最重要的,一旦失去了健康,生活就没质量了。所以我们现在退休了,汲取他们的教训,把身体养好,在此基础上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的体会是,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进去,就会收获快乐,发挥余热。”易玉珍说道。她的爱好是唱歌,那是当初在养老院为了哄老人们开心而自学的,如今倒是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让她找到了乐趣。她把这份乐趣又回报给了福利院和养老院,她的歌声如同她的爱心,传递给了每一个她照顾过的老人,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与温暖。

如今,公益事业是易玉珍退休生活的中心。她时常回到福利院和养老院探望老人,除了为他们带去文艺表演,还为他们剪头发、剪指甲,陪他们聊天,购买一些食品与老人分享。她说:“老年人就是老小孩,老人家也要哄。”老人们看到她就问:“你还来上班吗?”她说可能来不了。有时候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神,不忍心说出真相,只好安慰老人说等到孙子带大了再来。

2021年2月,易玉珍扭了脚。时值福利院的一位无亲无故的老人陈老师身体不适,给她打了个电话。易玉珍心急如焚,连忙买了些东西,一瘸一拐地赶过去看老人。顺带去看看其他老人,将多买的食品与大家分享。她做的那坛霉豆腐,正是给这位老人的。20年的相处,她早已把陈老师当作亲人,陈老师也把她当作了女儿。

“前不久,一家养老院聘请我,给我一万二的工资,我拒绝了。我去不了,我做养老工作长期不回来,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这不是开玩笑的,我不能只混工资,要把工作做好。但我现在年过六旬,家里还有一个小孙子要带,会影响工作。”易玉珍笑道。

因责任感驱使,她放弃了养老院的工作;却又因同样的责任感,她频繁地回到养老院和福利院。未来,她选择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养老事业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真谛。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