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厘米!医生:好久没见过这么长的血栓了!留意血管堵了的4个信号!

    阅读:

据都市快报2023年12月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诊了一位72岁的患者,并从她的右腿里取出了将近40厘米的血栓。

医生朋友圈截图。都市快报图

老人右腿突发疼痛3天,疼痛明显,而且症状出现得毫无征兆,从一切正常到无法行走,中间没有任何过渡。

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的右下肢皮肤温度冰凉,右足背动脉没有扪及搏动。脚趾苍白没有血色,脚尖还有少许发紫,是肢体快要坏死的表现。医生考虑患者年纪大,一条腿突发疼痛无法走路,还有房颤,可能是血栓栓塞,而经检查确实如此。

“现在大家对健康比较重视,许久没有取过这么长的血栓了。”接诊医生浙大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浙大四院血管外科主任朱越锋称,一般来说,老人这种情况早期就是从心脏里掉下来的小血块,大概1-3厘米,掉到下肢动脉导致血管堵塞以后,这3天内,又在堵塞已久的动脉血管里形成新的血栓,所以取出的血栓有30-40厘米这么长。

身体4个部位最易出现血栓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马文韬2021年在“阜外说心脏”公众号刊文介绍,从理论上讲,血栓可以发生在动脉和静脉系统内的任何地方。

临床上有3大血栓性疾病:

心脏:心肌梗死

大脑: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腿、肺:静脉血栓栓塞症

这三种疾病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当然,其他地方也可以长血栓。比如,肠子上的动脉、肾动脉等等,但相对发病率较低。

心肌梗死、脑梗死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是发生在动脉系统的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发生在静脉系统的血栓。

留意血管堵了的4大信号

1.心脏血管堵塞:胸痛背痛等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罗民2022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心脑血管罗民医生”刊文介绍,心脏血管堵塞指的就是冠心病。典型的症状就是胸痛,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会因为活动量(运动、劳累)的增加,使心脏加速活动,增加心肌消耗,但由于存在血管堵塞,血液的供应量已经无法满足增加的消耗,这种供需不平稳的情况就是稳定型心绞痛。

这类患者的胸痛症状会因为停止活动、充分休息而缓解,持续时间不会太久(如果超过20分钟,需要怀疑心梗,请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但并不是说患者只有胸痛症状,患者的不适症状存在放射性,前胸后背、左肩左臂、下颌牙齿疼痛都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需要进一步诊断。

2.脑血管堵塞:头晕头痛等

罗民医生2022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心脑血管罗民医生”刊文介绍,脑梗患者早期会有相应的表现出现,比如说头晕头痛、嗜睡乏力、频繁黑懵、脚踩棉花、一过性失语、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不清等。

3.下肢血管堵塞:单侧腿肿等

朱越锋医生在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提醒,出现突发的单侧肢体疼痛或肿胀(疼痛多见于动脉血栓栓塞,肿胀多见于静脉血栓形成),尽早去医院检查;

如果发现间歇性跛行的情况,比如走200米小腿疼痛酸胀,休息一会能走,走一会又必须停下来休息,如此循环往复,往往提示下肢动脉狭窄,腿部血供不足,即使不痛,也建议检查明确病因。

4.肺部血管堵塞:胸闷腿肿等

肺栓塞是一种静脉性疾病,发生在组织中的血液回到心脏的路上。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米玉红2021年在《人民名医》直播节目中介绍,肺栓塞的症状一般不典型。比如胸闷、呼吸困难、一过性晕厥,这些症状在心梗、冠心病、胸膜炎、癫痫等疾病中也会出现。

如果运动后呼吸困难,但坐位或卧位时可以缓解;行走时突然丧失意识昏倒,但可以自行苏醒;喘息时胸痛,但屏住气时缓解;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两侧腿围相差2厘米以上;以及超声心动图明确提示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都需要引起警惕,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评估肺栓塞风险,或筛查症状相似的其他疾病。

预防血管堵塞坚持做好5件事

1.运动一定要坚持,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汪奇2023年发文提醒,适当运动对血管保养至关重要,运动可以增加心血管储备能力,缓解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年龄与心血管能力,选择跑步、游泳、骑车、挥拍类运动等。每周至少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为宜。

2.果蔬、全谷物一定要多吃,有益血管健康

202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应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进行的一项分析表明,不健康饮食导致全球36.9%的心血管死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少一多”饮食:

吃全谷物少(归因分值19.2%)

高盐(17.1%)

吃水果少(13.5%)

吃坚果和种子少(13%)

吃蔬菜少(9.7%)

吃海鲜ω-3 脂肪酸少(9.6%)

建议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摄入200克~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此外,在饮食中多选择一些全谷物,包括小米、玉米、燕麦、荞麦、全麦等。

3.一定要定期体检,控制好“三高”

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各项指标。比如,20-40岁的成年人,至少要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则要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高血压、糖尿病或者血糖异常的人群,以及肥胖的人群,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要积极合理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4.晨起睡前时刻可以喝几口水

晨起可以喝杯温开水,约200~300毫升,有助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此外,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肖辉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人体熟睡时会出汗,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变高。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

5.肥胖的人要减肥,肚子不能太大

以腹型肥胖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容易加重心血管负担,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较早地发生动脉硬化。减重是规避这一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

建议男性腰围至少应<90厘米,女性腰围应<85厘米。

(来源:健康时报)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