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载行医路 矢志不渝铸医魂——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科张利群

    阅读:

九广网讯(通讯员 曹牡华 胡之军)再过3个多月,九江市首届名医张利群,行医就满40年了。

这期间,他经历了很多变化:从青年到花甲之年,从刚毕业的医学生到参与主持、组建胸心外科、乳腺科,从跟着各个老前辈学习到自己成为了前辈……然而39年里,张利群的认真、尽责、医者仁心的品格,却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青年医生成九江首批学科带头人

1980年,刚从医学院毕业后,张利群就进入了市一医院普外科工作。那个年代,正值百废待兴,一群医生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一心只想着治病救人,即使不值夜班,大家也要在医院待到凌晨12点再下班。这份忘我,打动了张利群这个初出茅庐的医学生。

从拿着手术钳练习夹蚂蚁等以熟练技能,到跟着老前辈学技术,集特长为所用,短短5年后,张利群就能独立操作切除胃、脾、胆等高难度的手术。因技术过硬,在那个没有120的年代,他经常半夜接到县里医院的求助电话,二话不说从被窝里爬起来,跑到大街上拦一辆的士,火急火燎的赶过去做手术,还曾因三天三夜连轴转的抢救数名病人,而累到心脏病发作。

1985年,从中山医科大学培训返院后,张利群即参与到胸心外科的组建中。随后,该科室不仅开创了九江心脏手术的先河,多项技术填补市空白,还成为了九江市首批学科带头人项目仅有的4个学科之一。张利群更是以科主任的身份成为带头人,并带领一批团队外出进修,以进一步提升医院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等疑难重症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

组建乳腺科成九江业内“领头雁”

2003年,考虑到乳腺肿瘤患者人数激增,医院决定成立乳腺科,并希望张利群能担此重任。看着自己用了18年建立并使之强大的胸心外科,张利群心中万般不舍。但考虑到自己已年近50岁,胸心外科强度大、压力大,且年轻时已因经常半夜、连夜做手术而造成身体过度透支,去乳腺科则能相对轻松一些,几番思想斗争后,张利群决定扛下这个重担。

说是轻松,实则不然。刚成立时,乳腺科总共仅有3名医生,6张床位。为了让科室实力迅速进入省内第一梯队,2008年,张利群多方奔走,拿下了国家乳腺癌免费筛查项目九江定点医院的唯一名额,并通过该契机,上与国内顶级乳腺科取得了很好的联系,下到社区、基层很好的宣传了科室。

那段时间,张利群带着医护团队、设备走街串巷,苦口婆心劝说当时并没有乳腺癌防护意识的女性们,参与到筛查项目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2万人的筛查任务,也为此后科室知名度、业务量的提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市一医院乳腺科已拥有8名医生,45张床位,平均每天接诊60到70名病人,保乳术、乳房I期再造术等高难度手术成熟开展,手术量、病人数、技术等综合实力均有大幅度提升。

搭好台铺好路 年轻医生很少走弯路

从1980年进入医院到退休,张利群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市一医院度过。今年到了退休年龄,许多私人医院想高薪聘请他,但张利群没有答应他们的盛情邀请,而是在院领导的坚持下,把自己的余热贡献给医院。

回顾从医的近四十载,张利群不仅治愈了无数患者,也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医生。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张利群都毫无保留地将毕生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惟恐有一丝一毫漏过;送年轻医生去国内乳腺肿瘤实力最强的医院进修,直接接触最新的理论、技术;根据每位医生的特长,去教学、培养、调动潜能,在职业生涯上少走弯路。在他的传帮带下,跟他学习的年轻医师像醍醐灌顶,迅速成长为优秀的医生。

张利群的座右铭里这样写到:

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无私奉献,为万千患者的生命负责、健康奉献,是我一生不悔的追求!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