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渡过江”到“高铁时代”——看湖口交通40年巨变

    阅读:

九广网讯(通讯员 李学华 郑飞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轮渡过江;2000年,鄱阳湖大桥“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步入“高速时代”;2008年,铜九铁路开通,湖口结束没有铁路出行的历史;2017年,九景衢铁路通车,湖口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纵观湖口交通40年,出行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湖口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繁忙渡口难再现

曾几何时,交通出行成为湖口人的烦心事。湖口因地处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都昌、景德镇、湖北黄梅、安徽东至等地的商旅须经渡口坐轮渡才能过江。

西门渡口(资料图片)

上世纪90年代西门渡口达到鼎盛时期,沿路商铺林立,车流不息,叫卖声此起彼伏,俨然是一个热闹的集市。谈到当时的繁忙,时任赣公路渡602号船长彭孝群介绍说,西门渡口是全省当时最大的渡口,轮渡的规模从当初的木制船,到最后24车道的钢制轮渡船。从1991年开始有夜渡后,每天往返的车辆增至4000多辆。可遇到大风大浪、冰冻、洪涝等灾害天气,为确保车辆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停渡,开渡后还要加班加点,仍不满足交通要求。“当时,我在轮渡最后一船车辆后,心情放松了好多。现在回顾过去,虽然有辛苦,但快乐占多,我还是非常怀念那段时光。”彭孝群感慨万端。

鄱阳湖大桥

直到2000年,繁忙了几十年的湖口轮渡渐渐式微。鄱阳湖大桥修通,天堑变通途,靠每天来回等渡坐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西门渡口,每天至少有九班轮渡往返梅家洲,给来往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提供方便。“遇到特殊情况,加班加点。还会对残疾人或菜农实行免费或半票,方便出行。”西门渡口轮渡负责人沈艳松如是说。

一桥飞架通南北

曾因一湖江水相隔,如遇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过江轮渡只能靠岸停航,一停就是两三天。正是如此,在波光粼粼的鄱阳湖建座桥,让南来北往的旅客畅通无阻,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需求。

2000年11月18日,雄跨鄱阳湖口、横空出世的鄱阳湖大桥,与九景高速公路同时竣工通车,湖口人梦想成真,从此告别“靠天过江”的历史。“首次过大桥,心情比较兴奋的。以前要过渡去九江,加上开车最少一个多小时。现在过大桥,开车不到30分钟。方便旅客出行、来回便捷。”谈到鄱阳湖大桥刚刚通车,在九江长运集团湖口公司工作了30年的刘建新仍显激动。

交通干线

大桥及高速的通车,也促使了该公司开通九江、武汉、珠海等省市外的班次和车辆剧增。当时仅九江至湖口汽车28辆、每天班次140余次,高峰期来往运送旅客3000多人次。现在,随着交通出行方式变化,对客运市场冲击较大,转换经营理念势在必行,该公司总经理廖谨青表示,他们希望得到上级相关政策支持,更换新能源汽车、实行公交化运营,使湖口至九江的旅客出行更方便。

交通出行的便利,极大促进了人流和物流,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园区工业、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湖口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家门口开过的高铁

“在家门口坐上高铁,从湖口到九江站才十几分钟。不仅车厢宽敞,干净整洁,关键是速度快,它像小白龙一样飞驰而过。去武汉等大城市,我们更方便了。”回忆乘坐高铁的感受,市民刘女士感触颇多。

夕照铁路桥

2017年12月28日,九景衢铁路正式通车,标示着湖口迈入“高铁时代”。现在,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出行更便利。旅游、探亲、工作……即使“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千里之外也能朝夕相见。据湖口火车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从湖口站去九江、景德镇、衢州等方向的动车累计20趟,方便旅客从湖口即可乘坐或转乘动车组列车可达南昌、武汉、杭州、上海等地,实现“ 千里一日还”的梦想。

一列动车快速通过鄱阳湖铁路桥

展开湖口地图,横纵湖口境内的长江、鄱阳湖航道,彭湖高速、九景高速和九景衢铁路、铜九铁路等交通要道,犹如人体的大动脉,源源不断输送新鲜活力。不仅把湖口与长江经济带及京广沪地区实现时空联接,打通了湖口腾飞的“任督脉”,也为湖口发展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成为湖口发展的“神来之笔”。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